预约挂号网上挂号预约
北大医院预约挂号_网上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北大医院预约挂号网上挂号信息:

挂号网站:://.bddyyy../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

邮编:100034

联系电话:8357221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预约挂号须知

1.实名制预约挂号

①请在预约时提供就诊者本人的相关信息(身份证、护照等有效证件)。

②一经预约成功,医院不再受理更改就诊者姓名的要求。

2.目前我院提供的预约挂号方式有:

①电话预约:本地患者拨打114,外地患者拨打010114。

②网络预约:请登录.bjguahao.gov.,实名注册后预约。

③窗口预约:大门诊8:30—10:00在10号窗口、10:00—16:30在9号窗口提供预约;妇儿门诊8:30—10:30、13:30—15:30在3号窗口提供预约。

④诊间预约:由接诊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进行复诊预约。

⑤社区转诊预约:限德胜社区、金融街社区、什刹海社区以及展览路社区。

3.预约周期:电话、网络、窗口及诊间预约3个月,社区转诊预约1周。

4.取号时间及地点:

诊间预约者至少于就诊前一天16:30前(节假日11:00前)到挂号窗口取号;

电话/网络/窗口/社区转诊预约者于就诊当日8:00—9:30/ 13:00—14:30到挂号窗口取号,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准时到达,请与我院挂号室联系:大门诊83572215,妇儿门诊83573221。

5.不收取任何预约费用。

6.预约挂号咨询电话:大门诊83572215,妇儿门诊83573221。

我院的预约诊疗工作仍在不断完善中,欢迎广大患者积极使用预约挂号服务系统并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就诊指南

1、一般患者首次就诊时,应根据自己身体主要不舒服的情况挂相关专业的门诊号。再次就诊可根据自身情况或医生建议挂号。

2、化验、检查结果出来后应挂相关专业的门诊,请医生做出判断和指导(一般情况下,哪个专业的医生开的化验、检查,应找该专业的医生看结果)。  

普通门诊
 
门诊地址:西什库大街8号

开诊时间:每周一至五全天开诊,周六上午半天。

挂号时间:7:00—16:30,周六上午7:00—11:00

门诊楼开门时间:5:30,  闭门时间:18:00

挂号窗口分布(8点以后有部分变动):

1号窗口:专家预约、口腔科、离休优诊、建病历、查号补证。

2号窗口:泌尿外科、小儿眼科。

3号窗口:普外科、成人眼科、整形外科。

4号窗口:皮肤性病科、神经内科、肌肉病。

5号窗口:肿瘤科、放疗科、化疗科、肿瘤中医、神经外科、心外科、胸外科、骨科、介入血管外科、医学影像科。

6号窗口:中医科、针灸、中西医科、耳鼻喉科、物理康复科。

7号窗口:呼吸内科、内分泌、抗感染科、心理门诊。

8号窗口:消化内科、肾内科、心内科、血液内科。


特需门诊
 
北大医院是卫生部直属的全国疑难危重病诊治机构。病人来源于本市和全国各地,他们大部分是病情复杂、辗转求医的病人。为了提高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满足疑难重症病人的要求,同时也为适应一部分患者的高层次医疗需要,我院开设了特需门诊。

特需门诊就医环境舒适、方便,应诊专家全部是我院知名的专家,他们当中的大部分或是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或是国家级杂志主编、副主编,或是专业学科的带头人。专家高超的医疗水平为疑难病的解决提供了有利保障,方便快捷的就诊方式为病人节约了时间。

特需门诊挂号方式:提前一周预约或当天挂号;挂号费为70元至300元。

请在本院门诊楼(西什库大街8号)一层特需门诊入口服务台预约,电话66551122转2308。

预约时间:周一至五:7:30—16:45,周六:7:30—12:00

儿科特需门诊:在府右街儿科门诊预约,电话66551122转3447。

妇产科特需门诊:在府右街妇产科门诊当天直接挂号。


住院须知

尊敬的医保患者,当您住院治疗时请注意以下须知:

1.住院时请将“医保手册”交到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交纳部分(个人负担部分)押金。一般情况下7万元以下个人交1/3,7—17万元个人交1/2,17万元以上全额交费。

2.住院期间使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时,单项检查、治疗费用在200元以上的需个人负担8%;单项费用超过500元(含)的贵重医用材料(含一次性医疗器械、一次性进口医用材料等)个人负担50%。吻合器只限保留肛门低位直肠癌手术、因肺气肿行肺叶切除术、食管中段癌弓上吻合术使用。

3.凡医保报销范围内药品中注明“需个人部分负担”的药品,个人先负担10%。凡注明“费用需由个人负担50%”的药品,个人先负担50%;凡注明“限门诊使用”的药品,仅限门诊使用;凡注明“适”字的药品,必须在此适应症(或病种)范围内使用。

4.住院期间使用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以外的药品、诊疗项目及超标准服务设施等,个人全部自费。并需由医师填写“医疗保险自费、自负项目协议书”,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使用。

5.住院期间不能发生门诊现金费用,如有门诊会诊费用一律回出院处记帐。

6.医保患者不能发生“代垫费”,特殊情况(我院不能做的化验或检查)填写“诊断证明书”,先到住院处办理手续后,由患者个人现金垫付,然后到出院处记帐。药品及自费项目一律个人自费,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7.住院超过6个月时,由主管医师填写“医疗保险住院超6个月登记审批表”到医疗保险办公室盖章,再交患者报市区医保中心审批。

8.参保人员患精神病住院治疗前7日及系统衰竭抢救期入住加强病房前14日,特级护理费按25元/日(不含等级医院收费标准)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超出上述规定床日数及参保人员因患其他疾病入住加强病房期间,均按一级护理费7元/日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9.重症烧伤患者入住监护病房后14日内,护理费按50元/日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10.参保人员入住监护病房14日后的床位费,按24元/床日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11.参保人员进行心脏体外循环直视术后护理费,第一日按100元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第二日起医保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12.住院每90天为一结算周期,超过90天视为第二次住院;精神病及门诊三种特殊病360天为一结算周期。第一次住院起付线为1300元,第二次及以后住院起付线均为第一次的50%。住院至90天时,要及时到出院处做中途结算,再续交后期住院押金。

13.安装在体内的人工器官,纳入报销范围的费用最高标准如下:

   (1).心脏起搏器:单腔每套1.4万元、双腔每套1.8万元、临时每套6000元;

   (2).心脏瓣膜:生物膜每套7000元、机械膜每套8000元;

   (3).人工晶体每个668元;

   (4).人工关节:人工髋关节每套4500元、人工膝关节每套5000元、人工骨股头每套3300元;

(5).安置其它体内人工器官最高费用标准为18000元。

14.器官移植、组织移植纳入报销范围的费用标准如下:

   (1)列入报销范围的项目:肾移植、角膜移植、骨髓移植、血管移植、皮肤移植、骨移植。

   (2)器官移植源、组织移植源(包括配型费)所需的相关费用需个人全部负担。

15.患者住院期间请假外出的行为不符合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规定。因此,在请假期间医院收取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16.参保人员入住优质优价病房后,床位费按24元/日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17.一次性生活用品(如添宁看护垫、尿垫、一次性口杯等等)、皮肤缝合器、诺和笔、诺和针、尿袋、粪袋、佳士比药袋、百特药袋、肝肾联合移植等等一律自费并签属自费协议书。  

18.出院带药时,只限于住院期间所用药品,原则上不得超过7日量,行动不便的可开2周量。

19.下列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需全额交费。
(1).在非本人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急诊和A类医院除外);

(2).在非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

(3).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或其他责任事故造成伤害的;

(4).因本人吸毒、打架斗殴或者因其他违法行为造成伤害的;

(5).因自杀、自残、酗酒等原因进行治疗的;

(6).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应当由个人自付的;

(7).无足额缴费证明的。

20.职工生育、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按照“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的相关政策执行。

21.企业职工因工负伤、患职业病的医疗费用,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22.急诊抢救留观并收入住院治疗的,其住院前留观7日的医疗费用,按住院比例报销。所有单据交单位到区医保中心报销。

23.职工和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按正常比例支付

在一个年度内医疗费用为7---17万元的部分,由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支付70%,个人负担30%。17万元以上的部分全部自费。

24.自2006年4月1日起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不含起付标准以下部分)由个人按比例负担的医疗费,由退休人员统一补充医疗保险支付50%。


介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位于北京老皇城内,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保健基地医院。

北大医院创建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北大医院前身为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属诊察所;1946年随北京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并,由此得名“北大医院”;此后经历院系调整,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再次合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成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

近百年来,我院拥有着一批国内的首创专业学科以及在我国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如国内首创小儿科(1940)、泌尿外科(1946)、肾脏病专业(1950)、综合医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小儿神经专业(50年代)等;在国内率先开展改进静脉麻醉(1951)、先心手术(50年代)、肾移植(1960)、引进人工晶体植入术(1983)、冠心病介入性治疗(1986)、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1997)、胸腔镜手术(1992)、微创切口肺移植(2005)等,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大医院设有35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6个研究所;共有64个病房,开放床位1600张。年门急诊量270万人次,年出院人数7.2万人,年住院患者手术近3万例,平均住院日7.9天。我院在职职工32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20余人,副高级职称320余人。我院泌尿外科郭应禄教授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共12个(泌尿外科、儿科、皮肤性病科、肾脏内科、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骨科、妇产科、眼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我院是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院,为全市近2000万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自由选择来我院就诊提供医疗保障。在我院的就诊患者中,有1/3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患者。

作为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附属临床医学院,近三十年来我院累计培养本科生3500余人,研究生3300余人,其中包括硕士1900余人,博士1300余人,博士后70余人。目前我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医学部8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同期在院260余人,研究生同期在院500余人,护理系本科生同期在院260人左右。同时,我院还承担着繁重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年在我院参加各级住院医师培训、进修及考试的人员共计近7000人。

我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多年来一直居于国内临床研究领先地位,从1978年至2013年,累计获得国家级、部(市)级、校级奖励360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从1982年至2013年,累计发表论文总数20054篇,获批国家级、部(市)级、校级课题1539项,获批经费近6亿元。2009~2012年间,国际论文被引用全国医疗机构排名,被引位次最高名列第3名;2003~2012年国际论文累计被引用篇数名列第9名,被引篇数1326篇,被引次数9554次。2002~2013年SCI收录论文数1382篇,收录总数1825篇,其中部分发表在包括New Engl J Med、Lancet、Blood、Am J Hum Ge等国际期刊上。

北大医院作为“国家队”医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尽力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就医环境,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并大力支持农村卫生事业,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问题,争做广大人民满意的医院。北大医院刘玉村院长携全体员工感谢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多年来对我们的信任和厚爱!


推荐科室:

呼吸内科

欢迎大家访问我们的科室网页,也欢迎大家前来我科就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呼吸专科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呼吸病学的先驱,我国呼吸病学早期创始者和奠基人,著名的呼吸病学家穆魁津教授带领呼吸科全体同仁完成了大量的呼吸病临床诊治工作,为众多受呼吸病困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在结核病、肺功能、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病、职业性肺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推动了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何冰教授接任呼吸科主任后,在国内领先开展了间质性肺病和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为提高我国间质性肺病的认知程度和诊治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的新一代领导,如何传承科室的优秀传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扬和创新一直是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科室文化。

什么是文化?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通俗来讲,文化就是我们为人处事的一种行为习惯。它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医务人员肩负着治病救人、呵护生命的重任,而呼吸内科又是危重病、疑难病云集的科室,其肩负的临床任务更是非同一般。那么呼吸内科应该建立怎样的科室文化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的科室文化是“务实、求精、创新、和谐”,这既是承前启后,对呼吸科过去历史的总结,也是继往开来,对呼吸科未来的期望和追求。所谓务实,就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慕虚名;求精就是从细处着眼、不懈追求、精益求精;所谓创新,就是活跃思想、勇于探索、与时俱进;所谓和谐,就是胸怀宽广、包容大度,创造良好氛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在全国享有盛誉,而为患者服务则是学科建设的终极目的。长期以来,呼吸内科的学科建设立足于满足患者救治需求,重点在患者迫切需要,对人民健康危害的极大的危重病、疑难病、呼吸慢病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呼吸内科已经成为具有强大综合临床实力、具备均衡全面学科布局、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呼吸病诊治基地。尤其在呼吸危重症、呼吸内镜和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弥漫性肺病诊治、睡眠呼吸病诊治、肺部肿瘤诊治、呼吸慢病健康宣教和诊治等诸多方面成绩斐然,成为这些领域的佼佼者。我们将继续秉承“务实、求精、创新、和谐”的优良传统,实践“怀仁爱之心,献聪明之智;践神圣之职责,敬健康之伟业”的庄严承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为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造福人民做出贡献。


消化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简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习惯称为北大医院)有着近百年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北大医院消化科则是由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1992-1995)的贾博琦教授与被授予北京医科医科大学“名医”称号的张树基教授于1978年在内科消化专业组基础上转建成胃肠(消化)科,并建立了消化内镜室和消化实验室。1986年消化科成为国家教委消化病学博士点,1995年被卫生部认定为临床药理基地(消化专业),1998年2005年连续通过再评估。消化科也是国家认定的全科医师、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养了历届在我院的见习与实习的医学生;毕业了数十名合格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接受培养 了数百名进修生。三十年来,消化科历经几位主任和全科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建立起规范的消化系内镜检查室、消化实验室、消化病理室、胃肠动力学检查室和专业与专病门诊。

现任负责人(2005-):科主任:谢鹏雁(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王化虹(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主任:王蔚虹(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消化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科技术力量较雄厚,各级医师积累了较丰富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经验。科室现有教授、主任医师8名(含3名退休返聘);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7名;护技人员21名;以及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和进修生若干。医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达50%。半数以上的医师有在国外或境外(香港)学习或研修的经历。科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医师中有6人在全国性专业学会或协会兼任职务。

消化科门诊量日均200余人次(未含急诊病人),病房设床位39张,设施齐全,环境清洁、幽静。具有较高的急诊收治率和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病人来自本市及全国各地,病种多样(包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各种少见病及疑难重病)。消化科长期开展对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腹痛、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胰腺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胃肠道肿瘤及其它疑难杂症的诊治与研究。数十年如一日地在临床工作中始终坚持我院三基三严传统(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严肃、严谨),坚持三级查房和大内科例行巡诊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近年消化科还与外科、医学影像科、血管介入等科室通力合作,积极开展急性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肝硬化并发症等的综合治疗,使得这些高死亡率疾病的存活率得到提高。消化科医护人员的良好和娴熟的消化内镜操作技术,以及规范的内镜消毒室和良好就医环境,可使病人放心地接受上下消化道内镜的检查和一些经内镜的介入治疗手术。

北大医院消化科的科研工作已形成以老专家与中青年骨干相结合,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与研究生相结合的队伍,并形成多个研究方向。消化实验室和院中心实验室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消化科在国内较早开展Hp感染相关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建立了自己的Hp菌库,拥有无创检测Hp感染的13C-尿素呼气试验的质谱仪等;拥有良好的胃肠动力检测的相关条件与设备;主要开展的科研工作有:(1)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相关疾病的研究;(2)胃肠功能与动力性疾病的研究;(3)炎症性肠病的研究;(4)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的研究(5)消化病系疾病心理等。其中,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疾病、胃肠动力与功能性疾病和炎症性肠病方面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国内处于先进地位,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科室曾承担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及北京市的科研项目,目前在研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课题1项;首都发展基金项目1项;卫生部公益项目1项(参与单位),院所课题及自选课题多项。近十余年来,消化科每年在国内核心医学期刊及国际期刊上发表研究论著近20篇,每年均有论文发表在 SCI收录的杂志上。三十年来尚出版学术专箸或医学教材20余部。曾获部委级奖项4个,有多篇论文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国际交流奖。 消化科的全体工作人员将牢记北大医院的院训:“厚德尚道”;执着追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永远恪守医德,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全面发展。竭尽全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


专家:

科室     医生

小儿科     齐建光 季涛云 侯新琳 刘卫华 李星 张丽冰 符娜 相婷 韩颖 顾强 潘虹 张欣 熊晖 张清友 汤泽中 金红芳 姜玉武 华瑛 王静敏 王爽 常杏芝 赵卫红 张隽 吴晔 杨志仙 李万镇 梁芙蓉 李明 刘晓燕 姜凌云 刘景城 杨霁云 卢义侠 刘雪芹 王延华 周丛乐 陈永红 郭在晨 张致祥 黄建萍 王颖 吴希如 赵东红 冯琪 杨艳玲 李齐岳 姜毅 肖慧捷 王倩 王丽 张月华 蒋安惠 姚勇 丁洁 林庆 卢新天 包新华 何小菊 秦炯 赵季琳 马郁文 杜军保 白克敏 孙桂香 戚豫

普通外科     刘国礼 张寰 段学宁 王嘉麒 胡章顺 刘荫华 张宝善 年卫东 徐文怀 乔歧禄 王维亮 万远廉 王东民 张齐联 张海田 吴问汉 赵建勋 汪欣 印建中 王文治 高隋宽 张澜波 赵建新 刘玉村 赵春起 徐玉秀 杨尹默 能霞 陈如法 冯秋实 严仲瑜 王维民 潘义生 李通 庄岩 张育海 王鹏远 常宝志 王金会 史继荣 高红桥 张隽 姜勇 周正飞 陈国卫 黄莚庭 刘占兵 汤坚强 戎龙 吴涛 高嵩 熊祥华 李喜臣 叶京明 孙占祺 高树宽

妇产科     徐阳 刘凤喜 章小维 赵更力 郑淑蓉 白文佩 麦永嫣 刘朝晖 时春艳 张岱 李克敏 张岩 毕蕙 薛晴 周应芳 戴淑凤 王苹 孙瑜 刘运明 孙伟杰 朱丽荣 蔡学泳 尹玲 林怀宪 刘玉洁 潘虹 曹泽义 曹泽毅 杨慧霞 于晓兰 郭燕燕 杨欣 范丽欣 郭奕倩 渠川琰 陈俊雅 王淽 宗晓楠 李受增 史阳阳 郝霞 吴成 申世芳 王临虹 高雪莲 赵健 严仁英 温宏武 毛兰影 金燕志 张渺 周世梅 李本富 赵瑞琳 廖秦平 董悦 刘书文 左文莉 陈倩 廉玉茹 陶霞 郝波

泌尿外科     石声华 李宁忱 梁丽莉 何群 韩文科 张晓春 李昕 何志嵩 肖云翔 张祥华 龚侃 薛兆英 果宏峰 周利群 郭应禄 辛殿祺 张凯 贺占举 宋毅 林健 杨新宇 席志军 吴士良 夏同礼 应泽伟 王家骥 张骞 郝金瑞 潘柏年 俞莉章 王刚 李淑清 李学松 山刚志 孙昌惕 冯陶 许昕 金杰

神经内科     赵玉宾 李家泰 吴逊 余宗颐 郝洪军 黄世昌 孙崴 孙永安 高素荣 戴三冬 高惠珍 赵桂萍 黄一宁 饶葆友 孙伟平 贾志荣 王朝霞 蔡浩然 孙相如 吕志勤 袁云 袁锦楣 王荫华 李越星 高枫 吴丽娟 褚月发 刘凤君 王薇薇 伍期专 郭小明 张巍 俞敏萱

眼科     翟颖 刘焕业 吴静安 陈斯同 殷悦 陈玖 迟启民 杨柳 沈亚云 杨松霖 李美玉 晏晓明 张世杰 李梅 荣蓓 张少平 潘英姿 聂红平 李骏 李海丽 郭春英 才瑜 高鹰 乔荣华

心血管内科     张钧华 孟磊 刘兆平 张岩 康立惠 丁燕生 张宝娓 于扬 赵锋 张东翔 陈明 周荣雁 霍勇 韩晓宁 祁芸芸 李琳 龚艳君 叶小巾 马为 史力斌 范芳芳 崔文欣 丁文惠 李建平 蒋捷 郑博 杨俊娟 李伟山 吴树燕 周菁 张树彬 盛琴慧 褚松筠 齐丽彤 谢明翰 洪涛 王新刚 刘琳 许玉韵

骨科     张道俭 邑晓东 米川 文立成 李佩华 朱天岳 吴常德 林景荣 刘洪 施学东 李军 周人厚 卢宏章 韩玉增 高淑能 曹永平 于峥嵘 马忠泰 卢海霖 严尚诚 李宏 李淳德 刘宪义 柴卫兵

麻醉科     吴新民 许幸 李坚 李双玲 房文学 刘文椿 刘秀文 胡晓 袁训芝 关婷婷 秦翔 耿志宇 刘秀芬 杨秀凤 杜怀清 曲元 薛昀 王东信 白勇 刘晓颖 郑福勇 曾莉 倪东妹 张熙哲 杨雪媛 王庚 李萍

呼吸内科     李桂莲 胡艳 陈建 迟春花 马靖 张成 李海潮 李蕙薪 李楠 王广发 刘莹 张红 何冰 赵燕妮 刘世琬 聂立功 陈茂森 曹菊 陈洪德 牟向东 许广润 金哲 刘新民 刘秉锟 阙呈立 章巍 王超
胸外科     李简 张诗杰 刘海波 李曰民 林钢 赵虎 陈鸿义 刘桐林 王晓新

皮肤性病科     王明悦 王晓阳 谢忠 王端礼 张凡 钟珊 陈柏睿 赵邑 沈丽玉 陈喜雪 景稳心 杨淑霞 杨勇 余进 段周英 涂平 李航 朱学骏 季素珍 吴艳 马圣清 刘伟 刘玲玲 李若瑜 王爱平 杨海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吴园丁 赵恩民

肾脏内科     崔昭 陈育青 张欣 王芳 刘平 崔太根 刘莉 刘立军 毛微波 张宜苗 许戎 孟立强 苏涛 杨莉 王鑫 董捷 师素芳 周福德 李晓玫 章友康 张路霞 甘红兵 张鸣和 吕继成 王海燕 陈旻 刘毓春 于峰 张宏 左力 金其庄 程叙扬 赵明辉 王玉 刘刚

感染疾病科     赵彩芸 高磊 崔洪 张涛 霍娜 徐京杭 沈宝铨 张淑岚 肖永红 王进 车文玺 李湘燕 马序竹 田庚善 斯崇文 曾争 傅希贤 万华 吴赤红 于岩岩 王贵强 陆海英 蔺小红 赵鸿 侯凤琴 徐小元 李俊 王艳 王勤环

男科中心     郭岩杰 潘天明 李曰庆 杨文质 王琦 鹿尔驯 朱积川 袁亦铭 伍学焱 宋卫东 王定 白文俊 彭靖 张志超 薛兆英 高冰 辛钟成 贾金铭 郭应禄

医学影像科     王霄英 许玉峰 王仁贵 张琳 邱建兴 王继琛 崔爱国 秦乃姗 彭勃 肖江喜 宋鲁新 侯振亚 唐光健 朱天照 高莉 蒋学祥 周元春 任全敬 孙晓伟 孙洪跃 王仪生 谢晟 高玉洁

内分泌内科     冯晋光 卢桂芝 高莹 施曼珠 董爱梅 童玉 王薇 袁戈恒 张婷婷 吴红花 陈宇 袁振芳 杨建梅 高燕明 马晓伟 姚军 高妍 张俊清 贾培红 郭晓蕙 钱荣立

消化内科     成虹 王蔚虹 帅晓玮 田雨 刘新光 戴芸 贾博琦 邵忠福 高文 张希泉 曹菊 陈宝雯 李俊霞 刘彬彬 刘建湘 董欣红 谢鹏雁 王驰 齐家纯 王化虹 迟雁 胡伏莲

血液内科     虞积仁 王颖 许蔚林 董玉君 方裕谦 周家琴 岑溪南 朱平 邱志祥 武淑兰 任汉云 王文生 马明信 欧晋平 李渊

小儿外科     王永禄 王平 王淑琴 张宏武 刘宝富 贾钧 温泉 黄柳明 汤泽中 钱雪丽 雷宇 余奇志 李龙 姚慧筠

中医针灸科     周永芬 马澜 徐宇航 马玉凤 吕大谷 刘大新

中西医结合科     林善桢 李海峰 徐玥瑾 徐艳龙 王文利 梁文郁 梁玉瑛 崔海燕 刘玉宁 黄学民 褚松龄 张淑娥 张学智 马玉凤 周永芬 马澜 庞宁海 赵冬梅 丰胜利 王德英 张前进 崔春燕 黄月华 胡虹霞 冼慧 王学美 薛少薇 吕大谷

神经外科     赵晓文 鲍圣德 张家涌 张彦芳 王象昌 伊志强 张扬 霍惟扬 莫大鹏 尤玉才 李良

肿瘤化疗科     刘素宾 林蓉燕 朱燕 于晶琳 白羽 叶明 王丽勤 方红 赵玉亮

药剂科     周颖 郭金凤 李文敏 张海燕 孙培红 崔一民 赵侠 王惠珍 王宝新 孙忠民

小儿眼科     郭静秋 李巧娴 甘晓玲 肇龙 任华明 陈瑞英 朱德海 刘海华 李晓清 庞琳

放射治疗科     王庆国 高献书 申文江 孙洁 李洪振 李庆琪 李钟钢

介入血管外科     郭宏杰 吕永兴 佟小强 张宪生 邹英华 王健

整形烧伤外科     於光曙 温冰 王毅超 齐心 李强 周常青

口腔科     焦阳 王晓敏 王欢 李杰 付宏宇 侯海玲 黄马雷 袁梅丛 郝京梅 杨宗萍 冯驭驰 王桂滨

预防保健科     张力 邵文英 边守玉 南亚华 梁卫兰

物理医学与康复科     王荣丽 黄炎 罗春 殷秀珍 徐本华 冯有宣 谢斌 黄永禧 黄真 王宁华

病理科     董颖 柳萍 李挺 王晓敏 尹洪芳 王霄英 王素霞 石雪君 汤秀英 那加

超声诊断中心     田绍荣 邵玉红 韩胜利 张惠 王彬 陈路增

核医学科     林景辉 付占立 张春丽 范岩 王荣福 朱绍莉 闫平

检验科     王艳军 屈晨雪 郑新芝 高辉 焦莉莉 王淑娟 夏铁安 袁家颖 杨宏云 刘静霞 徐国兵 王建中 李江平 王学晶 冯珍如

老年病内科     陈岩 孙燕淑 刘新民 赵志杰 宋以信 田清平 张前进 汪德娴 刘梅林 周国鹏 刘芳

风湿免疫科     赵娟 董怡 周炜 张卓莉 李光韬 郝燕捷 唐福林 邓雪蓉 王昱

心脏外科     张明礼 肖峰 吴栋 杨阳 张仁尧 王进 李岩 赵晓文

感染管理科     李六亿 赵艳春 孙茉芊

电镜室     王素霞 汤秀英

急诊科     陈旭岩 汪波 熊辉 谭伟 李秀清 魏敏吉

心理门诊     席廷铭 陈瑞英 汪士昌

抗感染病房     吕媛 肖永红 崔红 赵彩云 侯芳 朱燕 王进 马序竹 李湘燕 郑波 孙茉芊 李六亿 赵艳春 齐慧敏

耳鼻喉科     柯肖枚 王军 韩德宽 刘玉和 顾之平 郭敏 吴园丁 王全桂 肖水芳 赵伟 郑中立 李天成 赵恩民 钟贞 秦永 刘世援 李志光 刘志贤

输血科     柴庆波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     袁建峰 那彦群 李宁忱 张志宏 李鸣 周利群 侯晓东 郭应禄 孙昌惕 辛殿祺 王刚 金杰 王宇 宋毅 应泽伟 俞莉章 宋刚 梁丽莉 何志嵩 虞巍 林健 潘柏年 郝金瑞 何群 张争 李昕 李淑清 谌诚 李学松 吴士良 赵峥 果宏峰 韩文科 山刚志 冯陶 许昕 张晓春 薛兆英 夏同礼 王家骥 贺占举 张祥华 石声华 龚侃 张凯 席志军 杨新宇 张骞 肖云翔

心外科     吴栋 宋波 杨阳 李西慧

斜视与小儿眼科     李晓清 李巧娴 任华明 肇龙 朱德海 刘海华 郭静秋 杨素红 甘晓玲 庞琳


新闻:

2015全国新生儿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于1986年由我国著名的儿科和新生儿科专家秦振庭教授创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今年迎来了它创刊30周年的日子。

会议期间,15位著名专家学者就早产儿营养及指南推荐、NICU(新生儿监护室)母乳喂养临床操作的最佳实践、早产儿甲状腺功能评价与干预、2015年新生儿复苏指南的讨论与制定、新生儿生命统计常用指标的解读及误读、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与新生儿危重症、新生儿呼吸支持治疗的相关监测、早产儿念珠菌感染、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新生儿期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新生儿重度贫血的诊治、新生儿危重先心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新生儿合理用药的证据现状与思考,以及产时外科等新生儿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演讲及热烈讨论。

会议期间召开了35位编委参加的《中国新生儿科杂志》编委会,杂志总编、我院儿科冯琪教授汇报了杂志工作,就稿件审阅和编委交流经验,提出杂志今后的努力方向。与会编委共同讨论了杂志的定位及今后发展方向,为杂志的发展出谋划策,既体现老专家对杂志的厚爱与支持,亦体现了中青年编委的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