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网上挂号预约
承德市双桥区妇幼保健院预约挂号_网上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承德市双桥区妇幼保健院预约挂号网上挂号信息: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安定里路北113号
 
电话:03142185363
 
相关新闻:
 
双桥区妇幼保健院积极做好妇幼卫生统计监测
 
近日,双桥区妇幼保健院组织召开“2015年双桥区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培训会议”。参加培训的有承德医学附属医院、承德市中心医院、承德市中医院、承德市妇幼保健院、解放军第二六六医院等省、市级医疗单位,和双桥区区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各村卫生室近百名负责监测信息上报的人员。
 
培训中,专家详细解读了《河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河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河北省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控制方案》,讲解了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职责、妇幼卫生信息报告类别、时间和填写要求。
 
通过培训,进一步促进了妇幼卫生信息网络真实、准确地掌握孕产妇和儿童死亡数据,了解其死亡原因、分布特点及动态变化规律,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双桥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为改善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双桥区妇幼保健院 对卫生保健人员进行培训
 
为更好地促进双桥区托儿所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近日,双桥区妇幼保健院对辖区内民办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会上,儿保科医师现场示范怎样进行晨午检、日常卫生消毒和体格锻炼、幼儿膳食营养搭配等保健内容和要求,并对参加学习培训的保健员进行了测评考试。据悉,双桥区妇幼保健院将对培训合格并有《保健员》证书的人员给予验证登记;针对无证人员,再次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再授予《保健员》证书。切实提高托幼机构保健员卫生保健知识水平,更好促进民办幼儿园开展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全力保障在园儿童的身心健康。
 
 
整合京津冀三地医疗与养老资源 张家口承德试点医养结合
 
针对京津冀医养结合发展问题,政协委员董瑞13日表示,未来在医养结合方面,京津冀将协调同步发展,整合三地的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首先将在张家口、承德等北京周边区域率先试点京津冀医养结合模式,三地政策应该接轨。
 
昨天,北京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记者会举行,现场记者就低收入人群采取什么养老政策、京津冀三地如何发展医养结合向委员提问。此外,关于医联体如何落地,养老信息不对称,医养结合在社区如何推荐等问题也是记者提问的焦点。
 
法晚记者针对医养结合中出现的人才缺失问题向王以新委员提问。王以新委员表示,目前北京市卫计委已经出台了比较完善的相关政策,对全科医生的培训也加大了经济投入力度。所有医生需要经过严格培训,全科医生也需要在中医基地以及西医基地经过规范化的培训之后才可以算作合格。
 
王以新委员认为,如何把人才留到社区是目前的艰巨任务,希望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待遇。同时她表示,医疗界现在也在不断完成继续医学教育,高级、中级、初级医生都需要不断学习,获得学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及医疗水平。
 
此外,政协委员董瑞在会上表示,未来首先将在张家口、承德等北京周边区域率先试点京津冀医养结合模式,三地政策应该接轨。满足三地老人的心理关怀关照、文化体育生活、养生以及保健等需求。此外鼓励北京老人到津冀养老。
 
董瑞委员认为,中医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已经有7家中医康复养老试点,利用中医冬病夏治、药膳食疗、气功等治疗胃病,对慢性病以及养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此,他建议未来不同地区的中医院应把中医药方带入养老康复中心。
 
 
时评:让基层医疗脉络更通畅
 
县级医院“吃不下”,一床难求,群众意见大;乡镇医院“吃不饱”,资源浪费,医务人员不满意,怎么改变这种情况?近日召开的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现场会上,来自安徽天长、福建尤溪、江苏启东、青海互助4个示范县(市)的改革经验,让人看到了基层医疗通过优化结构提升服务能力的现实途径。
 
县级公立医院,被视作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龙头,能否将大部分病人留在县里,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然而,熟悉基层医疗的人都知道,过去县域内无序就医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县乡医疗机构各自为政、争夺病人并不少见。
 
解决基层医疗的这种结构性矛盾,首先要对医疗机构主体,区域信息平台,人、财、物等医疗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各级医疗机构视对方为“竞争对手”的局面。否则,一切改革都将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天长以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为载体,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还是启东组建医疗集团,完善县(市)镇村一体化管理体系,让大小医院成为“一家人”,促上下联动变成“一条心”,无疑是推进基层医改十分重要的基础保障。
 
理顺医疗机构分工合作这个大的脉络,才能安放好医院、医生和群众各自的利益。自2012年启动改革试点以来,相关地区已经探索了一些配套改革,比如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加快补偿机制、人事薪酬制度、医保支付制度等改革。这些改革多管齐下,不仅为老百姓带来诸多医改红利,也为医务工作者创造了更好的执业环境。一份有关2015年公立医院改革的报告显示,接受复评的县(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6.2个百分点,医务性收入提高3.3个百分点。一降一升,体现的不仅是医院总收入向合理比例的回归,更是基层医改对各相关主体利益关切的精准把握。
 
当前,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但还面临着不少尚待突破的难点。比如,如何处理、协调医共体、医联体内部的利益关系,以及龙头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间的责任分配?改善村医队伍青黄不接、信息化建设未实现完全互联互通的现状,又该从何着手?如何改变“倒三角”关系,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有序下沉?有人说,哪里“三医”联动得好,哪里医改成效就好。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需要理清改革的脉络,提高医改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全局视角部署后续的改革方案,不断扩大医改的受益面。
 
医改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改革中理清脉络的过程,无疑也是调整利益的过程。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拣软柿子捏”、违背医改精神搞小动作、甚至直接抵制医改的情况依然存在。上面推一推,下面象征性地挪一挪,这种惰性也亟待克服。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改革的叠加效应,还必须进一步厘清改革责任,防止部分人出于私利不想为、不敢为、慢作为,影响基层医疗改革的成效。
 
基层医疗收益小,服务面却很大,解决好他们的出路,是医疗改革的重要任务。只有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打好控成本、降费用、保质量、提效益的组合拳,形成“首诊在基层、大病在县内、康复治疗回基层”的格局,才能以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