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网上挂号预约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预约挂号_网上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预约挂号网上挂号信息:

挂号网站:://.shacumox./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650号

电话:021-64382190

门诊、挂号、收费时间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六(节假日除外)

挂号时间:上午7:45--11:00

下午1:15--4:00

收费时间:上午8:00--11:30

下午1:30--4:30


就诊须知

针灸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1.    接受针灸治疗,最好穿着宽松的棉质或普通衣裤,便于充分暴露针灸部位;注意勤洗澡而保持皮肤清洁;接受头针治疗的病员,需要剪短头发。针灸治疗结束后,可以适量喝些温水;请2~4小时后才可以沐浴,注意避免针孔感染。

2.    初次接受针刺或体质虚弱的病员,特别容易产生晕针。针刺留针时如有出汗、头晕、心慌、发冷等不适时要及时告诉身边的医生。医生会做出正确的处理。

3.       在疲劳、饥饿的情况下,以及长途奔走、大汗后,请告诉医生。需要休息片刻或进食后就诊,不适合立即进行治疗。

4.    以下情况请告诉医生:发热或并有咳嗽、气急者,有肝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皮肤局部存在感染、溃疡、瘢痕或恶性肿瘤等,孕妇尤其是习惯性流产者,酒精或其他药物过敏,凝血功能障碍。

5.    针灸治疗中,要保持治疗时的姿势,以防止弯针、滞针等情况的发生。在温针时转动身体会引起艾火掉下,致烫伤皮肤和烧毁衣物;拔火罐时,致使脱落敲碎。

6.    针刺后可能遗留酸胀或疼痛。针刺眼周、头部和血管附近的穴位均可能引起出血、青紫、血肿等。艾灸烧灼或火罐吸拔过紧均可能造成皮肤起泡和破损。治疗过程中的上述情况请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7.    耳穴磁贴避免沾水,保持干燥;若贴后皮肤有痒或痛感时,请立即取下,小心过敏、发炎;磁贴粘贴不要超过48小时,防止脱落至耳内及皮肤破损。

8.       如果患者有定时器,可携带,以便计时。


介绍: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的前身是上海市针灸研究所(1958年成立)和上海市经络研究所(1964年成立)。1971年针灸研究所、龙华医院、经络研究所合并成立上海市中医研究所。1980年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恢复成立。2002年为了促进科研与临床的紧密结合,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与岳阳医院合并。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简称针研所)是上海中医药研究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下属研究机构,也是我国最早建立、规模最大的针灸专业研究机构之一。早在50年代,针研所运用针灸治疗耳聋取得一定成效,获得卫生部嘉奖。60年代,针研所与上海市第一肺结核病院合作应用针刺麻醉肺叶切除手术获得成功。1965年12月针刺麻醉临床研究成果通过国家科委鉴定,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赞扬,从而掀起全国性的针麻热潮,进而引起世界性的“针灸热”,针麻的研究成果对针灸学、麻醉学、外科学以及神经生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70年代,针研所研究的循经感传、针刺“得气”的结构与传导、交叉循环、经络与脉管等课题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瞩目。80年代以来,在针灸免疫领域内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针灸治疗甲状腺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哮喘、肺结核、溃疡性结肠炎、艾灸抗衰老、糖尿病和膀胱尿道疾病,针法(项从刺、骶髂刺、子午流注)灸法(化脓灸、隔物灸、穴位敷贴)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针研所,历经几代人传承创新,现是针灸推拿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建设单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上海市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单位和建设单位,具有一支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能力较强的针灸专业技术队伍。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针灸免疫实验室、针灸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脑神经生物实验室),1名上海市名中医、2个“名中医工作室”,1个上海市特色专科和2个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色专科。

       针研所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针灸临床治病的规律及其作用原理,针灸文献的研究,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针灸医学。设有针灸免疫研究室、针灸神经泌尿研究室、针灸文献研究室、《上海针灸杂志》/《针灸推拿医学》编辑部。1980年至今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0余项,部市局级课题100余项,获各类科技奖70余项,其中部市级25项以上。在隔药饼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机理研究、艾灸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研究、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与皮质激素关系的研究、针灸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尿道综合征的机理和临床应用研究、针灸文献的计算机检索与分析等多项研究获部市级科技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针研所在针灸流派的传承、挖掘、研究方面也做出了不懈努力,是上海市针灸学术流派传承研究中心。“陆氏针灸疗法”,2009年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针研所是承担针灸博士、硕士研究人才的培养机构,已培养针灸学博士50余名,硕士100余名,出站博士后5名。同时,是中国针灸学会实验分会、上海针灸学会针法灸法专业委员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实验针灸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承办了《上海针灸杂志》、《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杂志。

      针研所1959年起设立门诊部。第一门诊部在北京东路342号(国华大楼),第二门诊部则是位于青海路的“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的针灸科。开设专科门诊和一般门诊,门诊特色有子午流注、头痛、漏肩风、杂病、高血压、眼科、小儿麻痹症、遗尿、痹症、甲亢、精神病、妇科、聋哑针灸治疗。1971年门诊并入中医研究所临床部(原龙华医院),亦为龙华医院针灸门诊。1989年在宛平南路650号所内设立独立门诊。

      目前医疗门诊部开设“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内科”和“康复科”,以及“特需门诊”,为“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中国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临床实习基地”。近年来针研所对免疫、内分泌、神经、运动、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疾病的针灸疗效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针刺治疗某些免疫性、内分泌性疾病和各种疼痛性疾病有明显效果。临床上逐步形成以针灸为主结合中西药、现代针灸仪器等综合手段治疗中风后遗症、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排尿障碍(尿道综合症、尿失禁)、耳鸣耳聋、肠易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脑萎缩、颈腰椎病、肥胖症等的业务特色。

      拥有1名上海市名中医陈汉平教授,2个“名中医工作室”陈汉平名中医工作室、赵粹英名中医工作室。2004年经市卫生局批准“中医针灸溃疡性结肠炎专科”为上海市特色专科,尿道综合症专科、中医针灸溃疡性结肠炎专科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色专科,以上2项目均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推广项目。


推荐科室:

针灸门诊简介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门诊部设有“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内科”和“康复科”以及“特需门诊”。是“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中国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临床实习基地”。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同申报,并被批准为“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单位。

      近年来针研所对免疫、内分泌、神经、运动、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疾病的针灸疗效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针刺治疗某些免疫性、内分泌性疾病和各种疼痛性疾病有明显效果。 临床上逐步形成以针灸为主结合中西药、现代针灸仪器等综合手段治疗中风后遗症、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排尿障碍(尿道综合症、尿失禁)、耳鸣、耳聋、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脑萎缩、精神神经症、颈腰椎病、肥胖症等的业务特色。

      拥有1名上海市名中医(陈汉平教授)、2个“名中医工作室”(陈汉平名中医工作室、赵粹英名中医工作室)。1个上海市特色专科(中医针灸溃疡性结肠炎专科)和2个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色专科(尿道综合症专科、中医针灸溃疡性结肠炎专科),以上2个项目均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推广的项目。


灸法临床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一.艾炷灸

临床施灸,首先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病人的体位平正舒适,并嘱患者不可变动体位或姿势,这不仅有利于准确定穴,而且还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无使倾倒,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立点则立灸之,反此亦不得其穴矣。”

(一) 着肤灸法

着肤灸法又称直接灸法,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因其灸后皮肤不潰烂化脓,不遗留疤痕,故还称“无疤痕灸”。其操作过程如下:

    1.选择体位和定穴:据所需施灸的部位选择舒适平正的体位,体位放妥后在上面正确点穴(可用圆棒蘸龙胆紫或墨笔在穴位上点作标志)。

    2.安放艾炷:艾炷安放时先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液或凡士林,以增加粘附作用和刺激作用。然后在其未干期间将艾炷放在穴位上。

    3.燃艾施灸:用线香点燃艾炷。虽然艾炷在皮肤上直接灸治,但不可灼伤皮肤,待艾炷烧至一半,病者感觉皮肤发烫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另换艾炷再灸,直至灸满一定壮数为止。灸后局部皮肤发生红晕。

(二)隔物灸法

施灸时在艾炷与皮肤间隔垫某些物品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热时则换炷再灸,直至皮肤红润为度,这种方法称隔物灸,又称间接灸法。所隔物品因病而设,或切成片,或制成药饼,或研成药末。现介绍几种常用隔物灸法:

    1.隔姜灸:切取生姜一片,约0.3cm厚,用针穿刺数孔,放于所灸部位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直待皮肤出现潮红为止。

    2.隔蒜灸:独头大蒜切成0.3cm左右厚的薄片,用针穿刺数孔,放于施灸部位,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每2~3壮换去蒜片。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易起泡造成创伤,故慎用。

    3.隔盐灸:用于脐窝部(神阙穴)施灸,故又称“神阙灸”。操作时用纯净干燥的食盐或干燥食盐块研末填平脐窝,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亦可不用姜片,但将艾炷直接放在食盐上,则食盐容易爆起,以致烫伤,当注意。

    4.附子灸: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约0.3~0.6cm厚,上置艾炷施灸。或将附子切片,厚约0.3cm上置艾炷施灸。也可用附子、有桂、丁香等共同研末,调制成复方药饼,上置艾炷灸之。

    5.胡椒灸:以白胡椒研末,调面粉制饼,约0.3cm厚,中央捏成凹陷,内置药末(丁香、肉桂、麝香等),上置艾炷施灸。

    6.隔葱灸:把葱切成0.3~0.5cm厚的葱片或把葱白捣烂如泥状,敷于脐中央及四周,或敷于患处,上置艾炷施灸,以内部感到温热舒适、无灼痛为度。

    7.隔韭菜灸:取韭菜连根适量洗净,捣烂如泥状,制成如同五分硬币圆饼,上置艾炷施灸。

    8.豆豉灸:取豆豉适量捣烂制成药饼,上置艾炷施灸。

    9.巴豆灸: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取适量黄连末,用巴豆七个去壳不去油,二药混合在一起放入乳钵内研细成膏药。如黄连末加多,药膏发干,可适当加清水几滴。将调成的药膏放入神阙穴(即脐中),用艾炷灸之。另一种勇敢巴豆十粒,研烂,放入面粉3克,共捣成药膏状,捏作药饼,实按于神阙穴(即脐中),置艾炷施灸。灸毕,用温湿毛巾拭净皮肤,防止药物刺激局部皮肤发泡生疮。

    10.黄土灸:《资生经》记载“凡发背,率多于背两胛之间,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痒……急取净土和水为泥,捻作饼子,厚二分,宽一分半,贴疮上,以大艾炷按饼上灸之,一炷一易饼子。”

    11.蛴螬灸:将蛴螬剪去两头,贴于疮口,上置艾炷灸之。

二.艾条灸

    (一) 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0.5~1寸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对于昏迷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或小儿等,医者可将手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的程度,以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灼伤。

    (二) 回旋灸:将燃着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1寸左右距离,均匀地左右方向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灸。

    (三) 雀啄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一般每处灸约5分钟,有温阳起陷作用。

三.雷火针和太乙针灸

在施灸部位铺上棉布5~7层,将雷火针或太乙针的一端点燃,对正穴位,紧按在棉布上,使药气温热透入深部。如病者觉太烫,将“针”略提起,待热减再灸。若火灭了,就重新点燃再进行施灸。如有条件,可同时置备二枝,当一枝在熨灸时,另一枝可准备燃点,待一枝冷却,即能迅速换上另一枝,这样使药力随热力不断渗入肌肤,能够加强治疗效果。

此外,现代有人采用特制的黄铜或紫铜管作为套管内装太乙针或雷火针直接安放在选定的穴位上施灸。

四.温灸器灸

    (一)温筒灸:将温筒内装艾绒或药物,点燃后,置于施灸的穴位上来回温熨,以局部发热红晕、病人感到舒适为度。

    (二)温盒灸:把温灸盒置于所选的部位中央,点燃艾卷后,对准穴位放在铁纱上,盖好封盖(盖用于调节温度)。每次每穴灸15~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

    (三)温管灸:将半个花生米大的一撮细艾绒,放在灸器的半个鸭嘴处,用线香点燃后,用胶布封闭温灸管的内端,插入耳道内,施灸时耳道内有温热感。


专家:

科室     医生

针灸科     李艺 高明 夏勇 黄儒德 周恩华 刘艳艳 张学 李丽会 赵天平 顾训杰 朱毅 徐鸣曙 谭琳蓥 何思伟 徐晓庆 张淑静 王宇 刘立公 崔云华 刘世敏 刘慧荣 丁习益 霍永芳 周愉 张中一 王晓梅 施茵 吴焕淦 肖达 孙丽娟 陈汉平 黄文燕 齐丽珍 丁菊英 袁凌松 钱晴兰 何金森 张翠红 施征 汪司右 华雪桂 秦秀娣 赵粹英 叶明柱 马晓芃 时培凤 殷之放 吴民源 东红升 纪军

中医内科     刘樱 程筠 陈家英 钱力兰 林功铮

推拿科     孙武权 柴剑宇 张志枫 张瑞义 张广全 包来发 徐俊


新闻:

世界针联第八届针灸学术大会召开

      11月2日,为期4天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八届针灸学术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会展中心开幕,主题为“从古典到现代——让针灸和中药促进全球医疗卫生与健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世界针联高级顾问、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等领导出席。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八届会员大会也同期召开,33个国家和地区的76名代表被选举成为第八届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会上进行了换届选举,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当选为主席、沈志祥当选为本届副主席兼秘书长,杨金生当选为司库、麻颖和黄龙祥当选为执委。

为纪念“中医针灸”申遗成功,会上还通过了将每年11月16~22日定为“世界针灸周”的提案。

大会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主办,澳大利亚针灸中医协会承办。共有822名代表出席,包括来自世界各地近40个国家和地区,近100个世界针联团体会员组织的各位代表和观察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