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网上挂号预约
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院预约挂号_网上预约挂号
代挂号微信关注公众号扫码↓或微信搜索“华民办事服务”
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院预约挂号网上挂号信息:

电话:     0591-87982958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江滨大道生春弄2号

介绍:

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院成立于1949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防治于一体的省级皮肤病性病专科医院。医院毗邻福州台江中亭街繁华商贸区,坐落于江滨大道解放大桥西北侧。 2010年12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防治院成建制并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时成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病性病分院。

医院专业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大批优秀的皮肤性病学专家教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才超过50%,其中有多人在国家、省级学术团体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和国内多家权威专业期刊的编委。医院现为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福建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室和福建省医学会皮肤病性病分会的挂靠单位,是福建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福建省皮肤性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卫生部化妆品不良反应诊断机构、国家级性病规范化门诊。医院与美国、英国、日本及荷兰等国建立了技术交流和业务协作关系。

目前医院拥有国际先进的专业诊疗设备100余台,建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制剂中心,生产了50余种特色皮肤外用药物,形成了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特色突出的皮肤病专科诊疗体系。医院现设有皮肤内科、皮肤外科、性病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小儿皮肤科五个临床科室,开展了白癜风、银屑病、皮肤过敏、真菌病、脱发、美容、性病等特色诊疗。编制床位100张,年门诊近25万人次。医院依托综合实力雄厚的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精湛的诊疗技术、优质诚信的服务、严谨求实的作风,竭诚为广大皮肤病性病患者服务。


专家:

科室     医生

皮肤内科     张君坦 魏珊 王建钊 唐珊 郑其乐 张晓萍 林清

皮肤外科     林桐杰 皮脂痣 赵雁 王德坚 徐进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 谢为民

中西医结合皮肤科     黄宁 阮爱星 程丽雪 黄长松

性病科     李丽娟 张丹群 林品珍 林立真

副院长室     胡荔红 何成雄

院长室     林伯滢


新闻:

闽公立医院首度牵手民间资本办医

为了让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公众对医改的需求一直没有变过。2013年,医改进入“深水之年”,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成为今年医改的主旋律。

为进一步推进福建省的医疗卫生工作,《东南快报》今日起联合省卫生厅新闻办推出“高端访谈”栏目,将我省医疗战线上的一些先进经验,典型做法呈现在公众面前,让更多人了解医院背后的“微观”世界。抛砖引玉,为我省医院改革寻找正能量,助力我省群众的健康梦。

近日,在第十一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科技项目对接签约仪式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福建省文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筹建“康复护养医院”。

据悉,这种模式在我省尚属首次,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社会资本探路公立医院的医改模式初露端倪,投资公立医院将成为医疗健康投融资领域的新亮点,而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扩散也找到了新出口。

现状

950张扩到2500张“一床难求”局面仍待解决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资源过于向公立医院集中,无形中造成了广大民众对公立医院的“偏爱”,人们无论大病小病都涌向公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也就由此而生。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我省目前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之一,几乎不管你什么时候到医院,看病都要排长队。“病人排长队,我是酸甜苦辣说不清楚。”对此,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林建华教授坦言。政府投入不足医院要养活自己,当然就希望病人多一些。然而,他刚接任院长时,附一医院的床位仅950张,目前已扩大到2500张,然而病人“一床难求”的局面仍然得不到缓解,许多科室的病人还要凭住院通知单等候床位,住院难问题日益凸显。然而另一方面,一直被作为公立医院“必要的,有益的”补充的民营医院,近些年来虽然在发展数量上出现“井喷”的局面,但绝大多数的民营医院在管理和技术水平上与公立医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要达到总量的20%左右。从目前来看,显然大大不够。

突破

社会资本联合公立医院办医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扩散,更好惠及百姓是医改的大命题。利用社会资本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弥补医疗资源不足,丰富医疗服务内涵,提升健康保健服务品质是当今医改的方向之一。”林建华院长说。社会资本办医,不缺资金,但缺的是管理和优质的医疗技术团队。而公立医院不能再单纯依靠盲目扩张来发展。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的合作,则能实现优势互补。医院的优质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又可以为民间资本提供良好的机遇。林建华指出,特别是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患病老年人的医疗、康复和护理照料问题十分严峻。我省综合性大医院中既设有康复门诊又有康复病房的仅附一医院一家。但从15张的康复病床扩大到一个病区,该院康复科除了门诊收治的病人,还到医院的骨科、神经内、外科病房做康复治疗,但还是远远无法满足截瘫、中风等长期康复病人的需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主动介入康复与护理服务将大有可为,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缜密研究,附一医院与福建省文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改扩建文澳老年公寓的基础上筹办康复护养医院。

展望

“八爪章鱼”模式构建医院集团一个“脑袋”为中心对外发展做强专科

在投身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附一医院在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让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扩散,从而最大限度缓解区域内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2005年,福建炼化公司职工医院成建制移交该院,成立附一医院闽南分院。2010年12月,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院人、财、物与附一医院整合,并成立皮肤病性病分院。此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福建省文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筹建“康复护养医院”,不仅是省卫生系统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又一项开拓性创举,而且标志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征程上又迈出新的步伐。林院长介绍说,附一医院主要是在医院的管理以及医疗技术团队上进行投入,进一步促进康复、护理照料等延续性医疗服务的发展。“不盲目圈地扩大地盘,而是做大做强专科,附一的模式有点像八爪章鱼,一个脑袋为总指挥,触角延伸的领域精而广。今后是否会利用这种模式继续扩张地盘做成集团化医院?”记者问道。对于记者的提问,林建华院长的回答十分保守,他说,目前医院还是在做一些先行先试的探索。不过对于未来附一医院的定位,林院长很肯定地说,附一还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希望跟国家顶级医疗水平越来越近,希望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林院长的微笑,让记者似乎看到了附一医院更宏伟的计划。

院长专访

医生是一辈子的事

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林建华

从兼并炼化职工医院、资源整合省皮肤性病防治院,到建立台胞医疗服务中心、筹建康复护养医院……在探索公立医院的改革进程中,林建华院长一直是一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针对目前,医院人才培养、医生多点执业等热点问题,记者对林建华院长进行了专访。

记者:在公立医院的改革中,林院长做出了一次又一次先行先试的成功探索,这些源源不断的新举措的灵感来源是哪里,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下?

林建华:首先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政方针,这是作为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应该熟知的。其次,就是走走看看学学,不断借鉴、勇于创新,选择出适合医院发展的举措。

英国医疗保健体系可圈可点。前段时间到英国剑桥培训时就发现,英国在对医务人员评价、绩效、信息、病人住院体验和满意度、院感,虽然提法不同,但与国内的做法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在把握大的政府方针不变情况下,不断地进行比较,别人怎么做,自己又是怎么做,总归一句话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记者: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出台,以及公立医院可以自己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等政策的出台,人才的流动将更加频繁。对于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您的经验和看法?

林建华:人才强国,同样的也适合于人才强院,这二者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带动了整个学科发展。当然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的引进就能一下解决人才的短缺。

目前医院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是引进和自己培养相结合。但由于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的发展,要引进一些好的人才并不容易。因此,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心和重点还是加强自己人才的培养。对于医院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技术团队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至于医生多点执业,这是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势,但这需要其他政策的配套。国外,医生是自由人,可以在这家医院,也可以在那家医院,医院的主体是管理人员和护士。

国内与国外医疗体制不同,现在的多点执业还与医务人员的总体素质有关。目前国家倡导组建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我个人认为,多点执业可以先在医疗集团内,然后再逐步推开比较稳妥,不宜一下子大范围铺开。

记者:当下医患矛盾日益凸显,医护人员首当其冲,不少年轻医生失去了当医生的热情,林院长您一人身兼数职,这么忙为什么还要坚持一周出两个半天的专科门诊、每周上1~2次手术?

林建华:除了出差、开会,我每天雷打不动8点到医院,晚上7点左右才到家。我自己也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有不少人问我为什么不压缩门诊时间?

坦率来讲,一个是病人有需求,第二是个人有私心。当院长是一阵子,但当医生是一辈子的。如果明天不当院长了,还可以搞自己的专业,做自己兴趣的事情。

如果今天有手术,在跟临床一线医师手术、用餐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掌握一些医院的一手情况。

当医生当一辈子,是不少我这一辈人的追求。我们这一代人跟现代年轻人的想法不一样。我这一辈人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体验过下乡的生活,大家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其实,对我而言从医不是单纯的生存,而是一份执着和追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绝大部分人不会为吃而发愁。我觉得年轻人,除了追求物质生活,还要有一些精神追求,要有信仰,不然很容易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义,缺乏幸福感。

对于年轻的医生缺乏对事业的执着,我个人觉得与企业文化有关,年轻的医生需要多一点学习教育、多一点培训,医院要创造各种条件,提供青年医生学习培训的机会,提升凝聚力。